让我们以此次评估为契机,凝心聚力、携手共进,以昂扬的斗志迎接挑战,用扎实的工作和出色的成绩,共同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!
1、什么是“四个回归”?
四个回归,是指教育部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“回归常识、回归本分、回归初心、回归梦想”四个回归要求。
2、什么是“三全育人”?
“三全育人”即全员育人、全程育人、全方位育人。
3、什么是“六新”?
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体现在“六新”:新判断、新表述、新要求、新措施、新加强、新应对。
“新判断”可以总结为“两个事关”“三个决定”“两个大计”“九个坚持”,教育事关国家发展、事关民族未来;教育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接班人、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、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与国家崛起;教育是国之大计、党之大计;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,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,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,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,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,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,坚持把教育队伍作为基础工作。
“新表述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。一是把“劳”纳入全面发展要求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,丰富了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内涵;二是把凝聚人心、完善人格、开发人力、培育人才、造福人民作为教育的总体要求;三是明确了新时代学生基本素质和精神状态,提出了理想信念、爱国主义情怀、品德修养、知识见识、奋斗精神、综合素质等“六个下功夫”。
“新要求”是对教育提出了“塑造灵魂、塑造生命、塑造新人”的新要求,对教师提出了“大胸怀、大境界、大格局”的新要求;对书记校长提出了“视办好学校为天大事业的使命感”的新要求。
“新措施”着眼于我国教育改革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,提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、激发学校教育事业的生机活力、提升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、提高我国教育的世界影响力等。
“新加强”侧重于两个方面,一是教育工作专业性强、规律性强,教育部门的干部要加强钻研教育,认真学习教育基本理论,努力成为教育管理的行家里手;二是思想政治工作绝不能单纯一条线,不能跟专业教育搞成两张皮,要加强嵌入式、融入式、渗透式教育,把思想政治教育跟专业教育紧密联系起来。
“新应对”要直面“公平而有质量教育”的双重压力,“培养亿万有素质的普通劳动者、培养更多创新人才和高素质人才”的双重任务,树立“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,重视教育就是重视国家的创造力”的理念,高校要担当起人才培养的摇篮、科技创新的重镇、人文精神的高地,成为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引领力量。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,要按照教育部党组的部署,把握好“新、高、实”,做到“转时态、转语态、转状态、转心态”,开展好传达。
4、什么是“四有”好老师?
“四有”好老师是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实学识、有仁爱之心的“四有”好老师。
5、什么是四个“引路人”?
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,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,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,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。
6、什么是“四个相统一”?
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,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,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,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。
7、什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?
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、民族团结之本、精神力量之魂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、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,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。”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: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,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。”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大精神,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,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、荣辱与共、生死与共、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。